主讲人 | 彭逸轩 炜衡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
2020年7月10日下午,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硕士学院2020届研究生毕业典礼隆重举行。北京炜衡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彭逸轩作为校外导师代表参加典礼并致辞。
毕业,意味着告别,意味着成长,意味着众多毕业生将跃入人海,面临选择,迎战不确定。
彭逸轩律师作为导师、作为学长,也以《我们现在能确定的,是将要迎战不确定的法律人生》作为讲话主题,为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硕士学院的毕业生送上毕业祝福。在这里全文刊发,与诸君共勉。
临别赠言
尊敬的李秀云副校长,
许身健院长、韩文生书记,
各位嘉宾、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下午好!
感谢许院长和韩书记的邀请,让我作为校外导师代表为今年毕业的各位优秀学子致辞,13年前我也作为一名手拿毕业证的法硕毕业生离开法大校园,曾经的青葱岁月如白驹过隙、倏忽而过,作为一名校外导师和过来人,我有一些个人感悟想与师弟师妹们分享。
确定性大多属于过往和印记。对于我们每一位毕业生来说,不管你今后从事何种职业,法官、检察官、律师、公司法务,或者你像辛爽校友一样去当导演拍电影,你手中的毕业证和学位证已经确定了你们的身份:法律人!法律人特有的思维方式已经渗入到了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挥之不去。踩到一片漂亮的树叶,化学系考虑的可能是各种有机物含量,中文系考虑到的可能是黛玉葬花的锄头,我们法律人想到的是,如果因此摔了一跤所产生的法律后果和责任承担。
不确定性是人类的未来和我们即将开展的法律实践工作。和疫情的发生、发展一样,我们所学习的法律以及即将开启的法律实践更完美的诠释了什么叫不确定。我在毕业的时候,很多人觉得我适合去机关单位,但我选择了律师事务所。有的同学非常外向,人际交往非常好,大家都觉得他适合当律师,但他最终选择了法院。作为一个律师,你认为一个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的案子偏偏却输了,你认为一个走向僵局、濒于死局、仅仅是走个流程的案子,突然柳暗花明又一村。有人说居中裁判的法官应该有更多的确定性,但现实情况往往也不是这样的,听完原告的陈述是一种事实,听完被告的答辩可能是另外一个事实,分析完所有的证据可能会整理出一个跟原告和被告都不一样的事实。即使确定了一个裁判思路,正准备写判决的时候,突然当事人交来一个足以改变现有事实的证据,你还开不开庭,证据关不关门?这样的结果,你惊喜不惊喜、意外不意外?
新冠疫情也逼着我们去适应和应对各种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比如,我们都希望它尽快结束,让生活回归平静,而一个月以来,它突然反复了,让人猝不及防。疫情未来会如何?我们相信它能被控制,但对它的动态,我们依然要谨慎而密切地关注。
这就像在毕业季,我们渴望确定 ,但又不得不面对不确定。有人喜欢一帆风顺、波澜不惊的生活,也有人不喜欢被刻意安排、一眼能望到终点的工作;有人觉得,安稳平静的岁月是人生应有的享受,也有人觉得,青年人求稳、怕折腾,不是国家之福。可是,不管你喜欢还是不喜欢,毕业季的这段疫情仿佛在说,走出校门,就意味着我们即将投身到社会的不确定性中。
也就是说,唯一能“确定”的,只有“未来是‘不确定’的”这句话。这与人类追求确定的天性相悖,作为过来的法律人,我有三个关键词,想与即将迎战新的法律人生的诸君共勉:
一是适应,努力适应不确定的生活状态。你想跟导师再请教有关论文写作的方法,学校因为疫情原因不能返校;你想再去图书馆借书,图书馆关门了;你想毕业时喝个小酒、抒发依依惜别的深情,因为疫情大家不能见面,这就是不确定性,跟你的计划背道而驰。面对各种不确定性,我们要适应,要积极寻找应对方案。不能跟导师线下见面,可以线上交流;不能亲自到图书馆借书,可以远程借书;不能与同窗好友把盏话别,可以把情谊记在心里,留待下次相见分外热烈。毕业之后的人生经历也不是一成不变,生活中的纷繁复杂,足以把你的计划搞的乱七八糟、一塌糊涂!
二是机会,在不确定状态中寻找机会。如果一切都是注定,奋斗就没有意义;如果一切都是固化,年轻人就没有上升空间。年轻是年轻人最大的资本,可以面对更多的不确定性,只有不间断的不确定性才能带来无穷无尽的机会,才能让后浪脱颖而出,把前浪拍在沙滩上。为什么拿着和三四线差不多的工资,还有人坚守在一线城市中?我理解就是一线城市的不确定更大,同时这也意味着,机会更多。人与人之所以产生区别甚至差距,很大程度上就是大家是否抓住了机会。
三是蓄力,让自己有能力管理不确定性。从人的本性来看,大多数人喜欢确定性,不愿意被不确定的事情搞的焦头烂额,从本质上讲,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努力把不确定的事情确定化,让自己沿着相对确定的路径去发展。作为律师,哪怕是一个看起来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的案件都不能保证结果,都充满多种不确定性,律师的工作就是积极准备证据、梳理材料,模拟每一个可能在庭审上出现的问题,这就是一个蓄力的过程,其根本目的就是把不确定的结果尽可能相对确定化,影响案件结果向着有利于自身发展的路径发展。从概率角度来看,人可以靠运气去赢得结果,但作为长期从事不确定工作的法律人来说,运气是靠不住的,必须靠准备、靠蓄力!
每一次挑战都是机遇的开始,都是思考的延续。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我想和同学们约定,如果以后大家记不清是哪年毕业的,可以概括地说,我们是“新冠疫情”那年毕业的,我们是“新冠一代”。这个说法是我们的独家记忆,它有着2020年口罩、出入证等证据支撑,经得起控辩双方的质证,最重要的是,它记载了我们年轻法律人在不确定中坚决启动法律人生的勇气。
但是,不管以何种形式,毕业已成为既定的确定性,未来已来且充满不确定性,祝愿全体师弟师妹乘风破浪、披荆斩棘,在不确定中斩获未来!
-
烟台合肥沈阳成都延安宁波深圳天津南京广州上海西安南通北京重庆硅谷悉尼东京杭州南宁苏州厦门长沙青岛泉州武汉乌鲁木齐郑州兰州无锡太原昆明河内福州海南呼和浩特贵阳济南温州南昌石家庄
-
知识产权刑事业务破产重组金融证券争议解决房地产与建设工程海事海商企业合规交通基础设施特殊资产管理政府与公共事务财税法公司/商事劳动与社会保障婚姻家事能源、自然资源与环境ESG合规涉外法律服务火灾爆炸与应急管理跨境资本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