炜炜道来:立责于心 臻远至善 ——张喜春

2024-05-16

编者按

律师,是法律的使者,也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卫道者,更是为经济主体保驾护航的领航者,但作为一名法律工作者的艰辛与历程,相信每位律师都有话说。北京市炜衡(重庆)律师事务所特别推出【“炜炜”道来-人物专访】系列栏目,邀请到不同年龄阶段的律师来分享他们独到的感悟与见解,展示丰富的情感与生活,让大家在对话中感受律师的精英魅力,在交流中体会律师的思想内涵。下面是我们的第十期专访。


第十期丨立责于心 臻远至善 ——张喜春


世界上唯有两样东西能让我们的内心受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

——康德

无数次穿越事实的白瓦黑墙,无数次抚慰情感的冲突风暴,从业二十多年,时间证明了他在这条路上走得行深致远。受使命感牵引,他以热忱铸坚定,以热爱作坚守,在潮流滚滚的法治浪潮中坚持自我的定力。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炜衡重庆所高级合伙人——张喜春律师,聆听他的律海人生。

  • 炜衡重庆所  高级合伙人

  • 重庆市律师协会建设工程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

  • 重庆市巴南区人民政府  法律顾问库成员

  • 2019-2022年度重庆市律师行业突出贡献律师

  • 重庆市江北区2021年度十大民商事办案能手


采访人丨陈   昱

编   辑丨吕佳芯


Q&A


陈昱 :能介绍一下您是如何进入律师行业的吗?

张喜春:1996年8月,我刚在万县市(现万州区)大化工上班,我父亲经营的船舶又发生了海损事故。当时武汉海事法院万县法庭设在现在的万州区,重庆还没有海事法庭。我以公民身份查阅资料、准备证据,向武汉海事法院万县法庭,居然获得了胜诉(当时办案法官的名字我现在都记得,印象特别深。)正是因为有这些实践经历,那时起,我便发誓要成为一名律师。1998年,我一次性通过了律师资格考试,重庆市化工局到万县市引进法律人才时,我把作为代理人的判决书交给考官看,就被招聘到重庆最先上市的三家上市公司之一,重庆**股份有限公司(现单位名称已变更)任法律顾问。那个时候初入行,没有案源。我就在完成日常工作后到财务部查财务凭证,在财务凭证中去发现哪些是死账,哪些没过诉讼时效,哪些可以追究责任,然后形成案子。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同时也是在单位领导及朋友的支持帮助下,改变了我的人生,使我在律师行业作出了一点小成绩。

所以在我看来,找到合理的“案源思路”,并且形成自己的“方法论”,对于新入行从事法律行业的律师来说,尤为重要。






陈昱 :您作为炜衡所的一位高级合伙人,能介绍一下您的执业生涯成长轨迹吗?

张喜春:自1999年执业至今,我先后担任重庆龙人所、达美所的合伙人,现在为炜衡重庆所的高级合伙人。一路走来,感受颇深,从初出茅庐到驾轻就熟,刚开始从事法律服务工作可能是爱好,而现在更多的是一种责任。在建设法治国家的历史进程中,律师事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无论是加强宪法实施、提高立法质量,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还是保证司法公正、提高司法公信力,以及创新社会治理、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都需要更多律师的参与。

图:张喜春律师1999年开始律师执业时期






陈昱:您专注于民商事领域,特别是建设工程领域已经很多年,当初为何会选择在这一领域深耕呢?

张喜春:开展法律专业服务,是加快实现法治建设率先突破的重要举措。本人从事律师执业25年,积累了丰富的律师执业及管理经验,曾多次代理上市公司和国有企业的建设工程施工案件,获得良好口碑。2023年2月,获评江北区“十大民商事办案能手”,2023年12月,被评为“2019-2022年度重庆市律师行业突出贡献律师”。建设工程领域的案件往往案情复杂,涉及多方主体、多重法律关系,这些案件比普通的民商事案件更具有挑战性,也十分考验律师的专业能力,“人必自信然后人信之”,耕耘是因为热爱,深耕领域发展形成专业优势,于我而言,是一份挑战,更是一份责任!


图:张喜春律师所获荣誉






     陈昱 :您是如何保持对法律行业的热情与动力的?

张喜春:各类专业人才的成长必然需要循序渐进的知识积累与经验丰富的过程,这在客观上就需要一段较长的成长期,法律行业也不例外。其实,我是生性喜静的人,也正因如此,才能把更多的重点放在业务能力和理论水平的提升方面,从事这个行业越久,越能发现法律行业的深奥,任何一部法律,任何一条法律条文都有它的理论基础,如果对法条背后的理论掌握很好,那对相关法条的理解势必更加深刻,所谓“千人千面,千案千情”,我始终认为,不断的学习,持续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的总结,对律师综合素质完善和业务能力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才能保持对法律行业的热情与动力。






陈昱 :从业二十多年,您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对刚入行(或立志于建工领域)的青年律师有什么好的建议?

张喜春:回望一路走来的过去,从初出茅庐到精进专业,“既要义正辞严地讲清法理,又要循循善诱地讲透情理,还有感同身受地讲明事理”,不是一句口号,一切过往,皆为序章,要时刻保持清空心态,“先做人再做事”,在法治路上坚守初心。

有几点建议,与青年律师共勉:一是要不断学习,做好沉淀。优秀的律师应当是复合型人才,除了法律专业之外还需掌握跨行业、跨领域的相关知识,因此,作为青年律师,必须保持不断学习的状态;二是要有挑战精神,积极应对。律师行业充满了挑战,也暗含风险,作为青年律师应当要富有冒险精神,越棘手的案子,越能帮助青年律师成长起来;三是正确看待胜败,摆正心态。案子处理结果有胜也有败,作为青年律师,要正确看待成败,对待胜诉要不骄不躁,对待败诉也不能妄自菲薄。


图:大学时期的张喜春律师






昱 :最新一届重庆市律师协会建设工程专业委员会公布了名单,您作为副主任赫然在列,请谈一下在您看来作为一名律师,除了精通法律,还应具备哪些条件或素质?

张喜春:一名好的律师,精通法律是基础,除此之外还要具备好的沟通交流能力、表达能力以及责任心。好的沟通能力需要我们在和法官、检察官、当事人沟通的过程中,用亲和、妥当的言辞,将自己的意见传达给相对方,同时,要仔细倾听、理解对方的观点、思路,做好应对、回应。除此之外,良好的表达能力也必不可少,无论在庭审中还是庭审外,都需要律师正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凡事预则立”,必须做好充分的出庭预案,才能保证法庭上的应对自如。最后,好的律师还须具备责任心和专业化,“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要读懂行业,做精做专,更要跳出地域限制,拓展执业纬度,走好当下每一步。

图:参加社会活动的张喜春律师






陈昱 :就建工领域而言,您认为当下法律服务市场是否已经趋于饱和?您认为该领域未来发展的趋势如何?

张喜春:建工领域有它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从事建工领域的律师也不少,未来仍有很大的可为空间,这也对该领域法律从业者提出了更高的专业要求。“术业有专攻”,专业领域未来更要练就处理专业事务的能力,能够胜任专业案件,能够给出真正的专业意见。在传统的建工法律服务中,诉讼业务多数都是为被拖欠工程款的一方讨债;非诉业务也大多是审合同、做方案、出具法律意见书等传统业务,随着建设工程行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只有提供多元化的法律服务方式、精细化的法律服务内容、规范化的法律服务质量,才能更好地开展建设工程领域的律师业务。






陈昱 :律师所承受的工作压力是比较大的,面对压力您是如何给自己减压减负的呢?

张喜春:做律师必须有一颗不断燃烧的心,必须有蜡烛的精神。律师的业务水平不能落后,想要保持优秀的竞争力,必须随时接触最前沿的业务,不停的忙碌和进取。我是一个喜静的人,平时没有什么爱好(喝茶、喝酒、打牌都不太喜欢),不太忙的时候喜欢一个人在书房或者办公室里研究案例和司法解释,对我而言,在职业领域里“埋头犁地”,不断突破、不断拓荒、不断积累,才能让身心得到愉悦和满足,这也是我自己比较喜欢的减压汲取更多能量的方式。

图:参加炜衡重庆所五周年庆典活动的张喜春律师






陈昱 :加入炜衡,让您感触最深的是什么?

张喜春:当律师要注重专业知识不断更新,活到老也得学到老,学习永无止境,“洞察、沟通、解决、良知”的炜衡理念,也是我选择加入炜衡的原因。从加入这个大家庭之后,感触最深的就是炜衡理念。律师执业一定要具备知识性和挑战性,律师要有良好的专业素养,正是要具备敏锐的洞察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合适的解决方案和永远的道德良知。






陈昱 :快问快答/ 您的座右铭是什么?最爱的一部电影是什么?推荐的一本书是?最爱的美食是?你脑海里印象最深刻的一个场景?

张喜春:我的座右铭是:“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最爱的一部电影是:《辩护人》;推荐的一本书是:徐昕的《无罪辩护》;最爱的美食是重庆火锅;脑海里最深刻的场景是:胜诉的当事人那单薄的身影,在迎着朝阳的方向向我鞠躬表示谢意的场景!






与太阳为伍 与星月为伴,取证途中的日行万步,电脑桌前的缄口不言,只因在用手中的任务,回应肩上的责任。回头,看到的依旧是年少时坚守的执着和梦想。那堆砌过的一砖一瓦、一花一木,仿佛都在诉说和见证着——这个时代,我不虚此行。


感谢张喜春律师的分享,我们下期再见。


编辑丨吕佳芯

审稿丨陈   昱

分类丨炜衡专访

炜炜道来:立责于心 臻远至善 ——张喜春

2024-05-16

编者按

律师,是法律的使者,也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卫道者,更是为经济主体保驾护航的领航者,但作为一名法律工作者的艰辛与历程,相信每位律师都有话说。北京市炜衡(重庆)律师事务所特别推出【“炜炜”道来-人物专访】系列栏目,邀请到不同年龄阶段的律师来分享他们独到的感悟与见解,展示丰富的情感与生活,让大家在对话中感受律师的精英魅力,在交流中体会律师的思想内涵。下面是我们的第十期专访。


第十期丨立责于心 臻远至善 ——张喜春


世界上唯有两样东西能让我们的内心受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

——康德

无数次穿越事实的白瓦黑墙,无数次抚慰情感的冲突风暴,从业二十多年,时间证明了他在这条路上走得行深致远。受使命感牵引,他以热忱铸坚定,以热爱作坚守,在潮流滚滚的法治浪潮中坚持自我的定力。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炜衡重庆所高级合伙人——张喜春律师,聆听他的律海人生。

  • 炜衡重庆所  高级合伙人

  • 重庆市律师协会建设工程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

  • 重庆市巴南区人民政府  法律顾问库成员

  • 2019-2022年度重庆市律师行业突出贡献律师

  • 重庆市江北区2021年度十大民商事办案能手


采访人丨陈   昱

编   辑丨吕佳芯


Q&A


陈昱 :能介绍一下您是如何进入律师行业的吗?

张喜春:1996年8月,我刚在万县市(现万州区)大化工上班,我父亲经营的船舶又发生了海损事故。当时武汉海事法院万县法庭设在现在的万州区,重庆还没有海事法庭。我以公民身份查阅资料、准备证据,向武汉海事法院万县法庭,居然获得了胜诉(当时办案法官的名字我现在都记得,印象特别深。)正是因为有这些实践经历,那时起,我便发誓要成为一名律师。1998年,我一次性通过了律师资格考试,重庆市化工局到万县市引进法律人才时,我把作为代理人的判决书交给考官看,就被招聘到重庆最先上市的三家上市公司之一,重庆**股份有限公司(现单位名称已变更)任法律顾问。那个时候初入行,没有案源。我就在完成日常工作后到财务部查财务凭证,在财务凭证中去发现哪些是死账,哪些没过诉讼时效,哪些可以追究责任,然后形成案子。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同时也是在单位领导及朋友的支持帮助下,改变了我的人生,使我在律师行业作出了一点小成绩。

所以在我看来,找到合理的“案源思路”,并且形成自己的“方法论”,对于新入行从事法律行业的律师来说,尤为重要。






陈昱 :您作为炜衡所的一位高级合伙人,能介绍一下您的执业生涯成长轨迹吗?

张喜春:自1999年执业至今,我先后担任重庆龙人所、达美所的合伙人,现在为炜衡重庆所的高级合伙人。一路走来,感受颇深,从初出茅庐到驾轻就熟,刚开始从事法律服务工作可能是爱好,而现在更多的是一种责任。在建设法治国家的历史进程中,律师事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无论是加强宪法实施、提高立法质量,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还是保证司法公正、提高司法公信力,以及创新社会治理、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都需要更多律师的参与。

图:张喜春律师1999年开始律师执业时期






陈昱:您专注于民商事领域,特别是建设工程领域已经很多年,当初为何会选择在这一领域深耕呢?

张喜春:开展法律专业服务,是加快实现法治建设率先突破的重要举措。本人从事律师执业25年,积累了丰富的律师执业及管理经验,曾多次代理上市公司和国有企业的建设工程施工案件,获得良好口碑。2023年2月,获评江北区“十大民商事办案能手”,2023年12月,被评为“2019-2022年度重庆市律师行业突出贡献律师”。建设工程领域的案件往往案情复杂,涉及多方主体、多重法律关系,这些案件比普通的民商事案件更具有挑战性,也十分考验律师的专业能力,“人必自信然后人信之”,耕耘是因为热爱,深耕领域发展形成专业优势,于我而言,是一份挑战,更是一份责任!


图:张喜春律师所获荣誉






     陈昱 :您是如何保持对法律行业的热情与动力的?

张喜春:各类专业人才的成长必然需要循序渐进的知识积累与经验丰富的过程,这在客观上就需要一段较长的成长期,法律行业也不例外。其实,我是生性喜静的人,也正因如此,才能把更多的重点放在业务能力和理论水平的提升方面,从事这个行业越久,越能发现法律行业的深奥,任何一部法律,任何一条法律条文都有它的理论基础,如果对法条背后的理论掌握很好,那对相关法条的理解势必更加深刻,所谓“千人千面,千案千情”,我始终认为,不断的学习,持续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的总结,对律师综合素质完善和业务能力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才能保持对法律行业的热情与动力。






陈昱 :从业二十多年,您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对刚入行(或立志于建工领域)的青年律师有什么好的建议?

张喜春:回望一路走来的过去,从初出茅庐到精进专业,“既要义正辞严地讲清法理,又要循循善诱地讲透情理,还有感同身受地讲明事理”,不是一句口号,一切过往,皆为序章,要时刻保持清空心态,“先做人再做事”,在法治路上坚守初心。

有几点建议,与青年律师共勉:一是要不断学习,做好沉淀。优秀的律师应当是复合型人才,除了法律专业之外还需掌握跨行业、跨领域的相关知识,因此,作为青年律师,必须保持不断学习的状态;二是要有挑战精神,积极应对。律师行业充满了挑战,也暗含风险,作为青年律师应当要富有冒险精神,越棘手的案子,越能帮助青年律师成长起来;三是正确看待胜败,摆正心态。案子处理结果有胜也有败,作为青年律师,要正确看待成败,对待胜诉要不骄不躁,对待败诉也不能妄自菲薄。


图:大学时期的张喜春律师






昱 :最新一届重庆市律师协会建设工程专业委员会公布了名单,您作为副主任赫然在列,请谈一下在您看来作为一名律师,除了精通法律,还应具备哪些条件或素质?

张喜春:一名好的律师,精通法律是基础,除此之外还要具备好的沟通交流能力、表达能力以及责任心。好的沟通能力需要我们在和法官、检察官、当事人沟通的过程中,用亲和、妥当的言辞,将自己的意见传达给相对方,同时,要仔细倾听、理解对方的观点、思路,做好应对、回应。除此之外,良好的表达能力也必不可少,无论在庭审中还是庭审外,都需要律师正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凡事预则立”,必须做好充分的出庭预案,才能保证法庭上的应对自如。最后,好的律师还须具备责任心和专业化,“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要读懂行业,做精做专,更要跳出地域限制,拓展执业纬度,走好当下每一步。

图:参加社会活动的张喜春律师






陈昱 :就建工领域而言,您认为当下法律服务市场是否已经趋于饱和?您认为该领域未来发展的趋势如何?

张喜春:建工领域有它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从事建工领域的律师也不少,未来仍有很大的可为空间,这也对该领域法律从业者提出了更高的专业要求。“术业有专攻”,专业领域未来更要练就处理专业事务的能力,能够胜任专业案件,能够给出真正的专业意见。在传统的建工法律服务中,诉讼业务多数都是为被拖欠工程款的一方讨债;非诉业务也大多是审合同、做方案、出具法律意见书等传统业务,随着建设工程行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只有提供多元化的法律服务方式、精细化的法律服务内容、规范化的法律服务质量,才能更好地开展建设工程领域的律师业务。






陈昱 :律师所承受的工作压力是比较大的,面对压力您是如何给自己减压减负的呢?

张喜春:做律师必须有一颗不断燃烧的心,必须有蜡烛的精神。律师的业务水平不能落后,想要保持优秀的竞争力,必须随时接触最前沿的业务,不停的忙碌和进取。我是一个喜静的人,平时没有什么爱好(喝茶、喝酒、打牌都不太喜欢),不太忙的时候喜欢一个人在书房或者办公室里研究案例和司法解释,对我而言,在职业领域里“埋头犁地”,不断突破、不断拓荒、不断积累,才能让身心得到愉悦和满足,这也是我自己比较喜欢的减压汲取更多能量的方式。

图:参加炜衡重庆所五周年庆典活动的张喜春律师






陈昱 :加入炜衡,让您感触最深的是什么?

张喜春:当律师要注重专业知识不断更新,活到老也得学到老,学习永无止境,“洞察、沟通、解决、良知”的炜衡理念,也是我选择加入炜衡的原因。从加入这个大家庭之后,感触最深的就是炜衡理念。律师执业一定要具备知识性和挑战性,律师要有良好的专业素养,正是要具备敏锐的洞察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合适的解决方案和永远的道德良知。






陈昱 :快问快答/ 您的座右铭是什么?最爱的一部电影是什么?推荐的一本书是?最爱的美食是?你脑海里印象最深刻的一个场景?

张喜春:我的座右铭是:“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最爱的一部电影是:《辩护人》;推荐的一本书是:徐昕的《无罪辩护》;最爱的美食是重庆火锅;脑海里最深刻的场景是:胜诉的当事人那单薄的身影,在迎着朝阳的方向向我鞠躬表示谢意的场景!






与太阳为伍 与星月为伴,取证途中的日行万步,电脑桌前的缄口不言,只因在用手中的任务,回应肩上的责任。回头,看到的依旧是年少时坚守的执着和梦想。那堆砌过的一砖一瓦、一花一木,仿佛都在诉说和见证着——这个时代,我不虚此行。


感谢张喜春律师的分享,我们下期再见。


编辑丨吕佳芯

审稿丨陈   昱

分类丨炜衡专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