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里说:“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元好问云“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随”。
那究竟何为情?有人说情就是心的温度。这个情是包罗了亲情、友情、爱情等一切情。情之一字,万笔难书。
世说新语·伤逝》中载,竹林七贤的王戎在其子病逝后说:“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后南师进一步将世间之情分为了三等:下等人薄情,中等人深情,上等人忘情。
下等人,薄情。
“最下不及情”,“不及情”就是无情和薄情。而无情和薄情不是有情、深情之外的另一种存在,只是达不到有情的程度,所以“最下”。比较残酷的是,薄情最常见。薄情寡义之人一般不惦念别人对他的好,对他人的善心理所当然接受,可以心安理得地见义忘利与过河拆桥。虽然小学课本里就有农夫与蛇、东郭先生与狼的故事。但善良的人对恶意总是防不胜防,一次一次受伤。南师说,“报德者寡,报怨者多”。
薄情还是深情,与文化程度无关,而只反映着人内心的质地。如同古话:仗义每从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因为读书多、有权势的人、见识广,自己思想解释就越多,不愿意做的时候,他会刻意加以解释。学问高思想复杂而变成单纯专一的人,是由高明而归于平凡,更为珍贵。
人贵在不因荣辱而保持道义。对此,诸葛亮云:势利之交,难以经远。士之相知,温不增华,寒不改弃,贯四时而不衰,历险夷而益固。这说的就是君子之交。“君子之交淡如水”。并不是无情。小人之交长戚戚,也不是有情。
中等人,深情。
深情,就是认真;深情地活着,才是认真地活着。
一个深情的人,才像个人。说到底,是要做一个有温度的人。有温度,便是有情,没有其他。世事炎凉,唯情可化。只是我们平常人,要么是薄情和无情,要么是深情到自伤,难以自拔。所以古人云情深不寿。
上等人,忘情。
薄情伤人,深情自伤。所以最上等的为“有情而无累。”圣人有情,但是不为情所累。庄子云,得者,时也;失者,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这种境界归结为三个字——“不强求”。
忘情的境界或许太高,离我们太远。但我们之所以卑微,是因为连深情也失去了。那本是我们最珍贵的东西,使我们活得高贵的根本。既然无法苛求他人,好歹保持自己的本心,做一个深情的人。
只要真情过,不论结果,已是值得。